无锡中考网
无锡站
快捷导航   无锡中考政策指南  历年中考分数线   2018无锡中考大事记 中考成绩查询   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小道消息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中考说明   无锡高中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无锡站 > 初二年级 > 期中试题 > 初二语文试题 > 正文

2016年无锡前洲中学八年级阶段测试语文试题解析

来源:家长帮社区-无锡    作者:中考网整理    2016-05-04 14:20:01

说两句

  •   2016年无锡前洲中学八年级阶段测试语文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 )

      ①世有伯乐,                  。(韩愈《马说》)

      ②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

      ,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③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④                   ?归思方悠哉。

      ⑤                   ,相伴过年华。

      ⑥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⑦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白居易《池鹤》中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厌倦与无奈的句子是           ,            。

      【答案】(1)然后有千里马(2)--(8)略

      【解析】

      试题分析:直接填写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字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诵读能力。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学生填写时应重点突破重点字词的书写。还要注意"白居易《池鹤》中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厌倦与无奈"等命题理解点。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翡(fěi)翠         锤练(liàn)       奇崛(jué)        忍俊不禁(jīng)

      B.倦怠(tái)         绣(xiù)彩        丰腴(yú)         不折不挠(ráo)

      C.伫(zhù )立          热忱(chén)       亵渎(dú)         拈(niān)轻怕重

      D.解剖(pōu)         秘决(jué)        迸(bìng)溅       强(qiáng)聒不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中应是"锤炼忍俊不禁(jīn)";B中应是"倦怠(dài)不折不挠(náo)";D中应是"秘诀 迸(bèng)溅"。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       B.一食或尽粟一石:同"饲",喂养

      C.故虽有名马:所以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尚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中应是"一食或尽粟一石:吃"。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再一次明确了这样的道理:勤奋、踏实是学习成败的关键。

      B.大家喜欢的智能手机均内置新版软件移动视窗操作系统,并拥有通话、上网冲浪和观看视频等。

      C.校运会上,李杰用相机把参赛同学拼搏的身影和助威鼓励 的话语一一 摄入镜头。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情了人生的真谛。

      【答案】(3分)D

      【解析】

      试题分析:A应把"成败"改为"成功"。B"拥有"没有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功能"。C"身影"可以"摄入", "话语"只能"录下"。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2分)

      A.只要我们破除迷信 ,解放思想,就一定创造出前无古人的奇迹。

      B.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宋诗词的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觉。

      C.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D.有些同志对于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无关大局。

      【答案】(2分) 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今非昔比"指今天与过去不能相比。形容变化巨大。 而这里应该用"今不如昔"。C项"果不其然"指果然,强调不出所料,然而句子前后表意相反,使用不当。D项句意思本是对小错误不重视,认为是小事,现在说成对错误不以为然,意思恰恰相反了。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2分)

      (1)尽管"朋""友"两字各有所指,后来人们往往把这两个字连在一起使用,指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人。

      (2)"朋"在古代  是一个货币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元、角、分。"友"在甲骨文中就是把两只右手合在一起,表示两个人握手的意思。

      (3)这里的"朋""友"已不分彼此,互为一体了。

      (4)"朋友"是人们现实生活中最常用的词语,在我国古代,"朋"和"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含义。

      A.(2)(1)(3)(4)                         B.(4)(2)(3)(1)

      C.(2)(1)(4)(3)                        D.(4)(2)(1)(3)

      【答案】 (2分)D

      【解析】[来源:学科网]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用语的简明、连贯、衔接能力,观察文本的上下文,提高语言运用的连贯与衔接能力。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阅读与赏析(共34分)

      (一)    诗歌阅读与赏析(4分)

      柳 州榕叶落尽偶题

      唐 柳宗元[来源:学科网]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阅读上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7.下列对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中的一个"共"字,说明"凄凄"之感是双重的,是宦情的凄凄加羁思的凄凄,其分量是加倍沉重的。

      B.次句"春半如秋意转迷",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句中的"意转迷"上承前一句,句中的"春半如秋"下启后两句。

      C.诗的三、四两句是物象构成之境,描写了秋天雨后花尽、落叶满庭的景象。

      D.诗思的触发、诗篇的形成,往往是我与物、情与境交相感应的结果。此诗正是一首情境交融的佳作。

      8.诗作最后一句中的"乱"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答案】

      7. (2分)C

      8. (2分)乱:表现了诗人心烦意乱的思想情感。

      【解析】

      7.

      试题分析:C中应是"春天"。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

      试题分析: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这里"乱"字表现了诗人心烦意乱的思想情感。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赏析(10分)

      圯①上老人

      良②尝闲,从容步游下邳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 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摘自《史记》)   【注释】①圯(yí):桥梁。②良:张良。

      9.下列句中的"以"与"父以足受" 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跪而拾之以归                    B.吾欲辱之,何以也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策之不以其道

      10.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考虑到对方岁数大了,张良起初才没有对他提出无理要求时打他。

      B.老人一共考验了张良五次,只有第五次时,老人才感到满意。

      C.老人将《太公兵法》给张良后,坚持当面讲解,张良获益匪浅。

      D.文段想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忍让、守信是成就大事业必不可少的品质。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顾谓良田:                       ②因长跪履之:

      ③喜曰:"当如是":                 ④与老人期:

      12.翻译下列句子(2分)[来源:Z&xx&k.Com]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答案】

      9. (2分)B

      10. (2分)C

      11.(4分)①回头看 ②穿鞋(给……穿鞋) ③这样④约定(约定时间)(每个1分)

      12.(2分)早晨起来看这本书,是《太史公兵法》。张良于是觉得这本书奇特,经常学习背诵它。(旦,视,乃,异,常)

      【解析】

      9.

      试题分析:B与例句都是"介词,凭借";A.C为连词;D为"按照"。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C中"坚持当面讲解"说法有误。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三) 说明文阅读与赏析(6分)

      城市绿墙    宋淑运

      ①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在巴西,绿色围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种上草籽,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这种植物墙,不仅可以减少噪声和降低空气污染程度,而且具有审美价值。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巴西利亚是1960年才建立起来的新首都,几乎毫无历史价值可言,1987年却被 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因为该城突出绿化,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成了现代化新城的典范。

      ②澳大利亚1927年建都堪培拉时,明确规定公私建筑都不许构筑非植物墙。 今日堪培拉除了总理府保留一道围墙外,整座城市不见第二道围墙。机关团体为了掩蔽办公场所,便以参天的合欢树、桉树等筑起一道道绿色围墙。各国使馆都引进本国特有花木,精心编织绿色篱墙,让路人感觉如在游览各国植物园。

      ③走进新加坡,只见树木葱茏、芳草如茵,根本找不到围墙样的建筑。这个600多平方千米的袖珍国家,300万国民就生活在大大小小的花园中。新加坡法律规定,有花园的住 宅不允许筑围墙,让花木供路人欣赏,可予减缴 房地产税;住宅楼离马路必须超 过15米以上,绿地应占65%,建筑面积占35%。为此,新加坡人只建绿篱不建围墙,从1971年开始大种其树,大铺草坪,连天桥、候车棚、电线杆都攀上藤蔓,使城市环抱在绿色之中。

      13.文章第②段画直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本段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4.第③段"这个600多平方千米的袖珍国家"中的"多"字为什么不能去掉? (2分)

      答:

      15.从全文看,"绿色围墙"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请用两个词概括回答。(2分)

      答:               、

      【答案】

      13. (2分) 举例子(1分)。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在城市建设中修筑绿色围墙的实际情况,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4. (2分)"多"一词,表明新加坡国家的面积不止600平方千米,略微超过这一数据。如果删除"多"这一词,意思就变成了新加坡的面积一定是600平方千米,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5. (2分)  美化  环保

      【解析】

      13.

      试题分析: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从答题方法来看,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类:(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此处列举实例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在城市建设中修筑绿色围墙的实际情况,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方法:(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来源:Zxxk.Com]

      试题分析:主要内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概括,从具体文中具体语句中选用词语或组织句子。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学生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依次说明本文说明对象"美化 、环保"特征即可。

      考点: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四)议论文阅读与赏析(6分)

      习惯的力量   韩福翠

      ①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习惯能载着你走向成功,也能驮着你滑向失败。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位没有继承人的富豪,死后将自己的一大笔遗产赠送给一位远房亲戚,这位亲戚是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这名接受遗产的乞丐立即身价大增,成了百万富翁。新闻记者便来采访这名幸运的乞丐:"你继承了遗产之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乞丐回答说:"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方便一些。"[来源:学科网ZXXK]

      ②可见,习惯对我们有着多大的影响,它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效率,左右着我们的成败。在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即便是打破常规的创新,最终也可以演变成为习惯性的创新。

      ③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结果:3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3周,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继而形成稳定的习惯。

      ④亚里士多德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追求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所以,在实现成功的过程中,除了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成功欲望,要有信心、有热情、有意志、有毅力等之外,还应该搭上习惯这一成功的快车,实现自己的目标。

      ⑤我国南宋诗人陆游笔耕不辍,一生写下了近万首诗篇,其中他晚年所写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等成为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前苏联生物学家柳比歇夫用"时间统计法"来安排自己的工作、生活,在50余年间取得了数百项科研成果。

      ⑥由此可见,习惯决定着你的活动空间的大小,也决定着你的成败。养成好习惯对于你的成功非常重要。

      16.请概括出本文的论点。(不超过15个字)(2分)

      答:                                                            。

      17.第②段划横线的句子告诉我们,习惯是怎样对人产生影响的?(2分)

      答:

      18.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答:

      【答案】

      16. (2分) 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成功(或养成好习惯对于你的成功非常重要)。(超过字数则扣1分)

      17. (2分) 习惯对人的影响是自然而然、不易察觉的,也是长期的。(如抄原文中"不知不觉"、"经年累月"也可得分)

      18. (2分) 道理论证(或讲道理、引证法);引用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证明好习惯能助人成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

      16.

      试题分析: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对某一问题或某一件事的看法、观点、主张,要求正确、鲜明、有针对性。一篇文章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整体感知文本,进行归纳总结。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 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作答时,一般能表述正确的含义即可得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

      试题分析:论证方法与作用分析答题方法:具体如下: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五)散文阅读与赏析 (12分)

      前方遭遇塌方    肖复兴

      ①那一年秋天去九寨沟。路上,大家的情绪非常好,几乎一路都在唱歌,车厢里快成了音乐厅。我们乘坐的是一辆大轿子车,开车的是一个眉清目秀的成都小伙子,他一言不发,微微笑着,平稳地开着车。

      ②黄昏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走着走着,车子忽然停了下来。我抬起头望望窗外,发现前面蜿蜒的山路上早已长蛇一般停了好长一串的车子。下车一打听,才知道前面的路因为大雨的缘故塌方了,路面一下子变窄了,而且非常滑。刚才,一辆卡车也掉了下去,幸好被半山腰的树卡住,人们正在搭救司机。大家都担心起来,今晚还能不能到达九寨沟呀?

      ③终于,前面的车子一辆辆蜗牛一样移动起来。等我们开到事故发生的地点时,两个多小时已经过去了。天彻底黑了下来,雨却没有停。车窗外,那辆卡车黑乎乎的,还卡在半山腰的树上。前面的路越发显得窄,大概只能够勉强过一辆车,又正好是一个拐弯,无形中增加了行车的难度。可怕的是靠近江边的一侧还有塌方,只要车轮稍稍打偏一点,车子就有可能一下子滑进江中。

      ④司机停住车,打开车门,回过头说:"大家都下车吧,先走过去,在前面等我。"满车的人都乖乖地下了车,撑起了雨伞,小心翼翼地往前走。只见司机坐在驾驶座上,双手紧紧地握着方向盘,两眼直直地望着前方。车子在开动之前,我犹豫了一下,下车还是下?……咬咬牙,我就一屁股坐了下来。司机回头叫我:"快下车!太危险!"我没下车,走到他的旁边坐下来。他看了看我,没再说话,只是伸出了手拉了拉我的手,他的手心里全是冷汗,我的手心也一样。

      ⑤车子又启动了,方向盘在他的手中不停地急剧旋转着,脚不时地踩着刹车闸,车子像受惊的甲壳虫,不是在走,简直是在爬,在蹦,一步步小心谨慎地在蠕动,稍有差池,就有可能出危险。尤其是过江边塌方的地段,司机把车紧紧地靠在山的一侧,车轮紧紧压在路边,整条岷江就在我们的左侧晃悠着,肆无忌惮地呼啸着,随时都有可能把我们连人带车一起揽进它的可恶的怀中。我的心都要蹦出嗓子眼儿,连看都不敢看它了,现在再想下车都来不及了,豁出去了吧!

      ⑥我不知道他是怎么过这危险一关的,只觉得车子颠簸了一下,然后是一个转弯,就飞快地加速,箭一般蹿出了好长一段路。就听他一连串地按响了喇叭,又听见地上一连串的欢呼声。

      ⑦那一晚大雨中的山道和江水,还有那辆轿子车和司机,实在是让我终身难忘。我不知道他后怕不后怕,在当时他的沉稳果断却是一车人所不具备的,一个人的性格可能会在平常琐碎的日子显现出来,一个人的品格却在关键时刻尤其是危险的时刻更为凸现,那是一个人生命最鲜亮的底色。

      19.通读全文,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答:

      20.第③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1.第④段中"……"处省略了"我"的心理描写,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出来。(3分)

      答:

      22.赏析下列句子。(4分)

      (1)只见司机坐在驾驶座上,双手紧紧地握着方向盘,两眼直直地望着前方。(2分)

      答:

      (2)整条岷江就在我们的左侧晃悠着,肆无忌惮地呼啸着,随时都有可能把我们连人带车一起揽进它的可恶的怀中。(2分)

      答:

      【答案】

      19.(2分)一年秋天,我去九寨沟的山路上,遭遇塌方,一名司机沉稳果断,凭他高超的驾驶本领,汽车安全通过危险地段。(把握"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20.(3分)环境的恶劣(1分)和行车的艰难(1分)  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为下文展开情节作铺垫(1分)

      21.(3分) 示例:不下吧,情况确实很危险;下去吧,就剩司机一个人了,多不仗义啊。还是留下给他作个伴儿吧,起码能给他壮壮胆。  (写出犹豫的心理,2分;最终作出决定,1分。共3分)

      22.(4分)

      (1)运用动作描写与神态描写(1分,只答一种描写方法不得分), 写出司机遭遇塌方时,不慌乱,冷静果断和小心谨慎的心理(1分)。也可以抓住"紧紧"、"直直"等词进行赏析。

      (2)运用拟人的修辞(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岷江江水的凶猛,突出行车的危险(1分)。

      【解析】

      19.

      试题分析:对故事情节的概括,是近几年中考小说阅读的热门考题之一。学生能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避免的是前后相互交错,力求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

      试题分析:环境描写其作用通常有:推动推动情节发展;渲染一种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交代故事背景等作用,学生能根据具体环境来进行分析。此处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为下文展开情节作铺垫。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考点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22.

      试题分析: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如:(1)运用动作描写与神态描写, 写出司机遭遇塌方时,不慌乱,冷静果断和小心谨慎的心理。学科网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作文(40分)

      23.人生是一次远行,行程中总有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储存在心间。它可能是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回成功的体验……,人生又是一本本日历,不同时间段折合成册。即将升入初三的你,在装订你的这段历程时会梳理出怎样的册页呢?请以"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为题完成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为充实文章内容,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 得出现真 实的人名。

      【答案】参考例文

      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

      沿途的风景很美但短暂,记忆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珍贵的,值得珍藏的,是永久的,不会因时间而流逝。

      两年前,我们背着小小书包,满怀期待踏入了中学。如今,树苗已长成一棵小树,能遮挡住烈日,是夏日里的一片绿阴,而我们,是时候褪去幼时的天真,是时候懂事了。

      那年,我们笑过,笑容挂在脸上不曾失去。我们曾为一起努力解答出一到数学难题而拍手叫好;校运会时,我们曾为校园运动会取得好成绩而挥洒汗水,不管是输,不管是赢,我们都手牵手,心连心;我们曾被同一个问题困扰,相视而笑中是我们依然坚守的友情。其实,我们都清楚,有一种快乐不会持久,正如此时的你,转身之后是一张沉思的模样,但这友情是世间最值得留恋的记忆。

      那年,我们哭过,但哭过之后天空依然明朗。青春期的我们,很叛逆,喜欢受委屈之后向你诉说。当与爸妈闹矛盾时,我会想起你,我喜欢轻轻靠着你听你说:"还有我懂你。"当考试考砸时,我哭得梨花带雨的,有一丝不甘又有一点失落,我们呆在校园蹲在一个角落仰望天空,很蓝!但似乎有一层水雾掩盖了这份纯净,显得飘渺不真实。你静静地陪着我,只因为想要我冷静下来,这种心照不宣,是世间最值得珍惜的记忆。

      中考的脚步渐行渐近,那笑容仿佛是凋落的花朵,挫败而没有生机。我摘下一根狗尾巴草,轻轻逗弄着埋头复习的你,本以为你会用那熟悉的"挠痒"来对付我,可是等之而来的是带着温怒的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别闹,认真学习 。!"我看到你对未来的向往,看到你对人生的追求,也看到你转身之后的笑容依然灿烂!我相信,友谊是世间最纯真的东西,会陪着你一路向前。

      静静走在校园鹅卵石的小路上,听假山上缓缓流动的流水的清脆声响,看枫叶飘飘悠悠地掉落,才想起昨天的你笑着对我说:"若你敢忘我,我定不饶你。"呵呵,花落有再开之年,春去有再回之时,我跟你能否永远是好朋友呢?我相信一定可以吧!

      鱼只有七秒的记忆,初中的时光转眼即逝,唯一不变的是我对这份记忆永恒的留恋。

      【解析】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18年无锡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2023中考特别策划
    • 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中考作文]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中考报考

    中考资讯

    中考政策

    志愿填报

    中考体育

    中招计划

    中考分数线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一模

    中考说明

    中考作文

    中考复习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

    重点高中

    荡口中学

    光华学校

    广瑞高级中学

    东方国际学校

    梅村高级中学

    前洲高级中学

    初中试题库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月考试题

    单元测试

    模拟试题

    中考压轴题

    工具大全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志愿填报